当前位置: 首页 > 微社区e家通 > 南沙区 > 榄核镇 > 正文

美食不止一款,人生不止一种,榄核有家特别的“深夜食堂”

| ​【记者 聂佩文】【编辑 橙子鱼】 | 2020-06-03 21:51:15


榄核镇有家夫妻档粥底火锅,两口子一间店,从横沥辗转到黄阁,终于扎根榄核,最开始卖早点,现在成了深夜食堂。一年多时间,珍珍自助粥锅在小吃扎堆的榄核墟场站稳脚跟,有了不少回头客——成功的秘诀就在老板娘张玉珍身上,而她是一名一级肢体残疾人士。




打击:突发脑出血成为重度肢体残疾


每天下午5点,珍珍自助粥锅开档。昨晚,店里客人走得晚,直到2点才打烊,但张玉珍和丈夫周志勇今天9点就起床了,周志勇先来店里收拾,张玉珍扶着小拉车去市场取要上架的食材。


2016年6月的一场突发脑出血,让张玉珍成了一名重度肢体残疾人士:左半边身体瘫痪,失去行动能力。在此之前,张玉珍和周志勇在黄阁镇经营着一家早餐店,“没出事前我觉得自己是铁人。”拉肠粉、卖点心、送货、收租……一个人顶好几个人的活,本就患有高血压,加上过度疲劳,张玉珍倒下了。


住院的两个月时间,她顺从地接受了这件事。丈夫也陪在身边宽慰她:“从鬼门关走了一趟,会有后福的。”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张玉珍终于慢下来,丈夫和儿子无微不至的体贴照顾也让她拾起信心,重头来过。


突然从“铁人”变成残疾人,张玉珍虽然心理接受了,生理上还是会遇到困难:一只手无法顺畅地撕开包装纸,站起来都颤颤巍巍,走起路来更是摇摇晃晃。但张玉珍有句话常挂嘴边:“不用人帮我,我可以的。”扶着小拉车倔强地走起来,小拉车既是她行动辅助工具也是“吃饭”的家伙。去市场取货时,张玉珍会在小拉车里装上满满的食材,在店里招待客人时,小拉车里换上了餐具、纸巾、啤酒、饮料。



张玉珍正在摆放餐具整理台面


波折:创业半年再另谋出路


新鲜的龙利鱼、河虾、面包蟹清洗干净,处理好鸡胗、毛肚、海参、生蚝,不可缺少的冬瓜、生菜、小白菜也已经摆好,张玉珍开始制作秘制辣酱,这是珍珍自助粥锅的招牌调料,每天盛满一小盆,到晚上打烊时已经不剩多少。周志勇主要担任后厨工作,整间铺子只请了一位服务员,负责帮客人们上锅底,“大堂经理”张玉珍则需要跟客人聊聊菜品口味、推荐推荐新品。



▲周志勇正在备菜 ▼张玉珍拿手的秘制辣酱


张玉珍非常享受和人打交道的过程,喜欢开玩笑,说话声音响亮,最爱和人交朋友,周围铺位的阿姨婆婆们和她的关系都不错。周志勇也说:“她就是这种性格开朗的人。”那场意外耗光了家中积蓄,要强的张玉珍不想成为家庭的负担和拖累:“要靠自己养活自己。”张玉珍的儿子本可以在校申请残疾人子女补贴,但她拒绝了:“我还有能力,就不申请了,把名额留给更需要的人。”2017年10月,张玉珍的身体慢慢恢复,就和丈夫在横沥镇开起了小店,做粥底火锅。


小店味道不错价格实惠,老板娘也总是笑脸迎人,快半年的时间小店从7张台增加到15张台,夫妻俩忙不来,还聘请了2位服务员帮忙,生意红红火火。可是,生活的浪潮又一次奔袭而来,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张玉珍措手不及。2018年4月,横沥大桥出现下沉情况,道路封闭,而这是通往横沥镇的主要通道,这直接影响了横沥镇的商业环境,张玉珍的早餐店也在其中。昔日的车水马龙不再,前来消费的人数直线下降,收益一落千丈,张玉珍只得另谋出路。


立足:粥底火锅店扎跟榄核


周志勇是榄核镇人,夫妻俩合计一下便回到榄核,同年4月,盘下榄核墟场的一间店面。虽然身体不方便,张玉珍依旧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。回来开店的第一件事就是选址,当时有几家空档可以挑选,张玉珍一眼选中现在的店面,“因为开店必须要有停车位。”这个选择确实给刚开张的“珍珍自助粥锅”带来了大量客流。


但是随着新开店铺的尝鲜期过去,生意开始走下坡路。张玉珍重新了解市场寻求,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研,她发现许多吃夜宵的人最习惯吃猪杂粥。随后,张玉珍立刻链接资源转型做猪杂粥,但粥铺转型不久,生猪价格大幅上升,拉高了粥铺进货成本,销售价格随之提升。这次尝试让张玉珍损失不少:“转型猪杂粥的3个月亏了4万元。”


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,张玉珍决定做回原来自助粥锅店,只是这次要改变一下营销方式:每天完成备菜后,在朋友圈里同步“上架”,刷刷存在感;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,不定期推出新品、到店消费还送菜或油条……一年下来,珍珍自助粥锅的生意稳定下来,最旺时一天能有1000多元进账。



冰柜里的新鲜食材


坚守:疫情下小店再遇危机


到了晚饭时间,客人渐渐多起来。食客们需要自己拿着餐具在开水处清洗、调料碗、在橱柜里挑选食材。这时服务员会端上提前熬到浓稠的粥底。


鱼虾这类河鲜稍煮片刻就能吃了,包裹了白粥的肉质更滑嫩,再蘸一下特调蘸料,鲜甜、香辣。张玉珍大力推荐的是时令的面包蟹,个头不大但膏肥肉厚。接着,牛肉可以下锅了。铺满一盘底的肉都是今天新上的,为了保证食材新鲜张玉珍每天都会扶着小拉车自己去取货,当天食材当天用,不会过夜。一定不能错过的是周志勇自制的小油条。酥脆的油条在粥底里煮几十秒,吸满香甜软滑的白粥,肉、菜的精华已经全部包含在这一口油条里。




张玉珍扶着小车,一会儿帮忙收拾餐具、一会儿给客人递上纸巾,闲不下来。虽然今天生意挺好,但客流量比起疫情发生前还是减少了。停业3个月,张玉珍的店入不敷出。庆幸的是,榄核镇残联了解到她的情况,协助申请到南沙区创业场地租金补贴。3月1号收到可以重新开放的通知,张玉珍迫不及待地回到店里,面对客流量下滑的局面,她和丈夫又想到法子,重新做起早餐业务,再推出各式新品。


疫情后新推出的烧鸽


“不管有没有生意做,我都很开心,只要有老公和儿子支持,我就是打不倒的。”店里来了新的客人,张玉珍扶着小车又忙碌起来,她的生活并未因重度肢体残疾而失去色彩。





信息时报社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南83号汇美商务中心四楼

信息时报社 版权所有(C) 粤ICP备14002173号-1 爆料电话:020-34323111 QQ:800023111 官方微博:@ 信息时报

举报及投诉电话:(020)34323133 邮箱:xxsb_gz@163.com

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